1.芜湖滨江公园离哪个轻轨近

2.芜湖滨江公园的历史沿革

3.芜湖滨江公园的设计理念

芜湖滨江公园灯光秀什么时间,芜湖滨江公园

芜湖滨江公园位于城市西部的长江沿岸,历史遗存和文化底蕴十分丰厚。

它一年四季,风景如花。走进滨江公园,眼睛突然一亮,放眼望去,整个滨江公园全被意味着青春和希望的绿色所覆盖:路旁的大树耸立在一边,树木开得非常茂盛,让人不禁想到庭中有奇树,绿叶发华滋。公园里绿草如茵、竹林茂密,还有桃树、枣树、枇杷等果树以及桂花、白玉兰、广玉兰等几十个树种,鸟语花香的环境令人心旷神怡。走进这里,犹如走进了人间仙境一般,令人流连忘返。

中江塔公园是公园一大景观,这里有栈桥、流水,更有芜湖市两座标志性的塔中江塔和临江塔。中江塔历史悠久,夕阳下的古塔斜影早已深深烙进芜湖人的心里,临江塔是现代芜湖、年轻芜湖的象征,鱼形身姿同样屹立在青弋江岸边。两塔相映,标志着古老和现代的完美融合。

芜湖滨江公园离哪个轻轨近

芜湖市滨江公园位于城市西部的长江沿岸,北起芜湖造船厂,南至鲁港大桥,全长9.5公里,宽度100—200米不等。秉承悠久的“青弋江文化”、“镜湖文化”,走向更加开放的“长江文化”。芜湖市滨江公园一带历史上曾有“吉祥寺”、“观澜亭”、“接官亭”、“码头寺”、“李鸿章故居”等建筑群和明清古民宅街坊,现存的古建筑中也有“中江塔”、“天主教堂”、“海关大楼”等,历史遗存和文化底蕴十分丰厚。

芜湖滨江公园的历史沿革

中山北路。芜湖滨江公园位于芜湖市镜湖区新芜路,根据查询百度地图显示,该公园附近的轻轨最近的是中山北路站,步行十几分钟就能到。轻轨是城市轨道建设的一种重要形式,也是当今世界上发展最为迅猛的轨道交通形式。

芜湖滨江公园的设计理念

始建于明万历四十六年(1618年),但“工未竣”,“折损二层”。清代康熙八年(1669年)“重建,乃落成”。一、二层建设于明代,三、四、五层建设于清代,前后跨越了60年。形成五层八角风水塔,“以镇水口”。塔为砖石结构,高35米,当时建成的时候,中江塔是有刹有檐的。每层每面均有一门,门两边各有一窗,专供夜间置灯,导航来往船只,故中江塔堪称为芜湖地域位置的标志。

古时候,人们把长江的从九江至京口(镇江)一段,称为中江,而芜湖适得其处,故有中江之名;又说古有中江,东通太湖,西流长江,芜湖古地即在中江畔,因而称芜湖为中江,中江塔因此得名。早在东晋、南北朝时期,该处的小塔就成了长江、青弋江两江船只夜航的灯塔,也是船只进入芜湖的航标。

2007年汛期前,防洪墙的改造就已全面完成;抵御了百年不遇的长江洪水。二是交通功能,2008年年初贯通的临江桥,沟通青弋江南北,打通了芜湖江边的南北通道;健康路的建设以及中江塔地下通道则形成了局部小循环,减轻了主要道路的交通压力;三是景观建设,组成了长达2公里的滨江风景区,集防洪、文化、景观、交通、商贸、休闲、旅游等诸多功能为一体,突显的新时期滨江景观的人居环境。

前本方案通过对芜湖市人文、历史及现状环境进行详细的分析研究,通过以长江文化体系主导芜湖“城市滨江公园”的规划设计理念,确立了以“长江文化公园”为主题,围绕文化公园的主题进行了有序的设计。

1、长江文化分为:巴蜀文化,荆楚文化,吴越文化三个系统;

2、“长江文化公园”自北向南为长江现代文化、长江古代文化和古今文化博览三个区;

3、通过对休闲、游览者的人流活动线的分析,“长江文化公园”以市内公共交通工具为主,设计了完善的水陆步行道系统(滨江廊道、水榭),同时规划设计了沿江轻轨捷运系统;

4、通过对物流动线的分析,将“长江文化公园”物流分设为车流和信息流;

5、以沿江的连续性“画卷”作为“长江文化公园”景观特征,体现于“人文、江岸、自然、水利”。自然特征体现于“长江厚重性,滨江水陆性,新旧交通性”。人工环境及空间特征体现于“亲切感,和谐感,历史感,生动感”,力争形成芜湖市地方独立风格的“长江公园风格”景区特征,在国际城市之林具有本体形象和地位;